晋江之策如何启示汕头:七千亿背后的产业链升阶战每天在晋江国际鞋纺城内,一辆辆货车穿梭于各家商户间,满载着成捆的布料、革料、辅料等鞋材从这里出发,走向国内外市场。“从鞋纺城到莆田的货车每天数以千计,高峰时上万。”晋江国际鞋纺城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建辉说。
鞋服产业是晋江市最大支柱产业,2022年产值首次突破3000亿元规模。再加上纺织、食品、建材等产业集群,晋江规上工业产值已跨过7000亿元大关。数十年来,晋江历经了从粗放的贴牌加工升级到自主品牌、从家族式企业到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阶段,品牌产业链条趋向成熟,并构建起完整的产业供应链体系,形成了完备的产业生态圈。
同是纺织服装产业重镇,福建晋江走出了一条传统产业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创新发展之路。而相隔300公里、产业规模已超1000亿元的汕头纺织服装产业,应该走出一条什么样的发展新路?
5月4日,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策划推出“双城·县策”全媒体报道,开篇聚焦福建晋江、广东潮南两个民营经济特点鲜明的县域经济体。《潮南-晋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与闯》报道刊发后,在两地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和探讨。
5月5日举行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特别提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事实上,今年以来,广东密集出台多个涉及传统产业的政策,其中发布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文件,提出力争纺织和服装产业营收到2025年底达到7000亿元,建成世界级先进纺织服装产业强省。
晋江是如何经历了产业链不断补短板、不断完善的过程?又是如何形成了配套企业、服务企业、核心企业、骨干企业的产业生态?
在晋江采访期间,南方日报记者深入到工业园区、工厂车间、专业市场、专业镇等,力求探寻一个产业重镇的转型升级之策。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鞋厂成长为世界领先的多品牌体育用品集团,安踏的成功密码离不开品牌和质量的打造。近年来安踏持续投入研发,成立国内首家运动科学实验室,还在全球多地设立研发中心,研发投入累计超过50亿元,创造了超2000项国家专利。
为了顺应消费市场变化趋势,安踏提出未来十年的发展战略——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记者观察到,全球化是安踏对原有全渠道战略的升级。从产品到品牌,看到的不仅是晋江民企走向世界的视野和决心,还有民族品牌崛起的底气和实力。
同为晋江本土企业的利郎集团也高度重视品牌塑造,在业内率先提出商务休闲男装概念、洞悉市场趋势及时变革推出年轻商务品牌LESS IS MORE、紧跟时代之变推出新商务,成为首个登上国际米兰时装周的中国品牌。
对于“做好每一件衣服”,利郎也是下足功夫:成立面料研究中心、检测实验室,用专业超前的眼光去做功能性、舒适度和质量,高于国家标准来做产品。从纱线到染色、从款式到版型、从工艺到检测……全产业链的自主研发为利郎注入新鲜血液。
在利郎集团检测实验室负责人冯岚清带领下,记者参观了检测实验室。起毛起球仪、耐光仪、色牢度气候仪、偶氮染料气相色谱仪……实验室里的大大小小设备琳琅满目,冯岚清告诉记者,从产品研发到开发再到生产、成衣、售后等环节,都需要全方位检测。“我们非常重视售后异常反馈,会进行退货分析,形成的数据报告会给生产部门作为参考标准,对工艺进行完善。”
为了留住人才,利郎更是投资超10亿元打造了利郎文化创意园。如今,利郎文化创意园不仅成为晋江市积聚人气的一个新地标,同时也成为企业高端人才交流平台以及创意时尚品牌孵化基地。
安踏、利郎都是“晋江经验”的践行者。据晋江市工信局副局长陈连智介绍,在“晋江经验”引领下,晋江现已拥有上市企业51家、中国驰名商标46个,安踏、恒安、利郎、盼盼、七匹狼等多家不同领域、蜚声中外、充满活力的民企发展壮大为行业领头羊,形成了一道由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城市地域品牌汇聚而成的品牌群像。
对于企业的政策扶持,晋江也是不遗余力。2019年晋江出台《“专精特新”企业认定管理规定》,成为全省首个最早出台此类扶持政策的县级市。政策引领下,晋江市培育了2家中央财政重点扶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为晋江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打下坚实基础,晋江22家省级单项冠军产品(企业)和5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产品(企业),有一半以上是“专精特新”企业。
在2023年晋江市企业创新发展大会上,晋江又梳理出台15份最新政策“大礼包”,多方位助力企业。例如,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创新主体的支持力度,规上企业首次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再给予10万元奖励;科技小巨人和科技中小型企业在享受省级资金补助后,还可分别享受100%和50%的配套补助资金。
如今,晋江持续通过科技赋能、数字赋能等方面对产业提质增效,确立了“数智转型”核心发展战略,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夯实做强产业数字化支撑服务能力。
晋江国际鞋纺城地处著名“中国鞋都”“中国制鞋重镇”——晋江市陈埭镇,该镇拥有制鞋企业关联上下游配套企业近7000家,孕育了安踏、鸿星尔克、特步、361°等著名鞋业品牌。
伴随着鞋服产业的做大做强,晋江鞋材专业市场也经历了几次迭代升级。“晋江鞋材专业市场已经从1.0版本发展到现在的4.0版本。”陈建辉向记者讲述起专业市场的四个发展阶段——
最早期,陈埭镇的个体户发现卖鞋材比卖日用品好赚钱,就陆续将自家住宅沿街墙面拆掉,改成做生意的店面;随着发展,更多商户将店面搬到更加适合经营的马路沿街商铺,逐步形成有一定集聚程度的综合市场;到2005年,顺应市场需求专业市场“老鞋都”成立了,专门销售革料、辅料,经历多年的辉煌至今仍以卖辅料为主,在市场占据一定份额;到2012年,市场对布料的用量需求越来越大,一些大企业敏锐捕捉到商机,有意筹办一家布料专业市场,以满足发展需求。
“规划建设鞋材专业市场就是为了留住产业的根,打造搬不走的产业优势。”陈建辉说,随着晋江制鞋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亟须打造一个功能更为完善的专业平台,来积聚并放大晋江鞋纺产业核心优势。就这样,晋江国际鞋纺城应运而生。
晋江国际鞋纺城地处环泉州湾核心地带,与周边的品牌工业城、滨江商务区、鞋都片区等重要功能板块形成相互作用的辐射网。项目占地9300亩,分为三大功能片区,目前已建成一期专业市场、中轴商业、人工湖、海滨公园、体育公园、第二体育中心、温德姆花园酒店等设施,直接带动了区域交通、生态景观、体育场馆、民生工程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推动晋江新区项目连点成面、产城高度融合。
一期专业市场作为鞋纺城启动引擎项目,已于2019年10月8日全面开业。该项目占地296亩,建筑面积49.6万平方米,已投资25亿元,共店铺2113间。其具备鞋原辅材料全品类一站式购齐及首站采购功能,获批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是内外贸融合的典范市场,荣膺“全国十大著名品牌市场”。
“政府做专业市场,就是一种让利。”陈建辉介绍,晋江国际鞋纺城作为政府全资项目,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化管理”的原则,对入驻商户实施物业和租金减负,目的是为了培育市场、做大市场。
“只要是休闲运动品类的鞋材,都能在这里找到。”陈建辉告诉记者,一期专业市场涵盖合成革、真皮、纺织物、网布、辅料、五金扣件、包装材料、鞋底等鞋纺全品类原辅材料类。目前,已入驻鞋材类商户847户,商铺招商入驻率达95.8%,开门营业率达85%,2022年度全年市场交易额达500亿元。
在陈建辉眼里,只要产业集群在就需要专业市场。“现在进入第二个五年,还是以培养市场为主,进一步把专业市场做大做强,目前正在加快推进二期专业市场建设。”陈建辉介绍,晋江国际鞋纺城正在缔造成宜业宜商宜居的产业新城,培育成为环泉州湾新经济增长极。
展会是一个产业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日前,为期4天的第二十四届中国(晋江)国际鞋业暨第七届国际体育产业博览会闭幕。数据显示,本届鞋(体)博会参会客商达19.2万人次,达成意向成交额311.6亿元,较疫情前的2019年增长30.8%。
从晋江市官方公布的消息看,自4月起,晋江市陆续举办第五届中国(晋江)国际家装建材博览会、第二十四届中国(晋江)国际鞋业暨第七届国际体育产业博览会、第七届海峡两岸食品交易会暨第十届闽台(泉州)食品交易会等活动。此外,晋江在今年将重启国际大体联世界杯和马拉松等赛事,借助体育城市这张亮眼的名片,推动晋江体育产业转型升级。
在疫情政策优化调整后第一年举办如此多的大型展会,折射出晋江在大拼经济、大抓发展背景下作为全国县域排头兵的态度和实力。多年来,在“晋江经验”指引下,晋江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做实业,实体经济蓬勃发展。根据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在大型展会的综合带动下,晋江已跃居中国县级市会展业综合实力第一梯队。
“例如鞋(体)博会、家博会、食交会等都是晋江的老牌展会,这些品牌展会为晋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据晋江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是晋江深入践行“晋江经验”,发挥实体产业优势,壮大展会经济的举措,不断推动晋江经济创新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3月24日至26日在汕头市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潮汕国际纺织服装博览会上,晋江市英林镇政府携产业集群前来参展,与汕头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达成30亿元的面料采购签约,比去年增加10亿元。“汕头具备强大而完善的弹性面料开发优势,对英林的产业强链补链作用非常大。”英林镇林文尚认为,晋江是中国三大泳装生产基地之一,汕头是国内最大的内衣家居服生产基地,两地产业互补,融合发展潜力巨大。
记者观察到,除了借助本地及国内其他地方的展会,作为著名侨乡的晋江也积极带领本地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市场采购、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蓬勃发展,一大批优质产品热销全球。
始于侨、成于侨,晋江在海外的300万华侨成为“走出去”的桥梁。去年底以来,晋江实施“聚侨力、走出去、拓市场、稳外贸”专项行动,组团赴欧美、大湾区、东南亚等地开展经贸对接活动。海外乡贤侨亲积极响应、迅速行动,短短时间内就设立了33个海外仓、27个海外经贸联络处、2个海外产业园,多渠道全方位助力晋品跨境出海、货通全球。
作为全国重要的民生产品制造基地,晋江鞋服产业已突破3000亿元规模,还有1个超千亿元的产业(纺织服装)、2个超500亿元的产业(食品和建材)、2个超300亿元的产业(医疗健康和智能装备)。
改革开放以来,发端于村镇的晋江民营经济全面开花。晋江拥有安踏、恒安、利郎、361°、劲霸、柒牌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县域基本竞争力常年位居全国前四,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县域发展路子。
然而晋江高速发展的背后,也衍生出一个不可回避的痛点——空间布局破碎、土地开发强度趋近饱和、用地成本过高,工业用地紧缺与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矛盾日益突出。
“晋江可用土地非常少,破题势在必行。”陈连智告诉记者,晋江市委、市政府于2021年11月提出实施园区标准化工作,即启动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机制改革,整合全市14个工业园区,规划范围90.59平方公里,实行“全市一区+若干专业园”发展模式,计划可新增150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
自此晋江频频出招,集全市之力、全市资源,从用地分布杂乱无章到布局集约、从容积率低到“零地增容”,不断探索创新土地利用方式。加快从粗放扩张向节约集约利用转变,从注重产业体量向注重产业质量转变,探索一条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晋江路径”。
英林时尚服饰产业园就是晋江市首批14个标准化试点园区项目之一。日前,记者在英林园服饰标准厂房一体化微工业园(一期)项目现场看到,打桩机、塔吊高耸林立,挖掘机、土方车繁忙作业,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这里是英林时尚服饰产业园的项目之一,将根植本地服装、泳装、健身装等服饰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区域品牌。
该微工业园项目将分两期建设,计划总投资8亿元,总用地面积达130.85亩,可建设面积109.22亩,将建设12栋标准化工业厂房和相关配套建筑,总建筑面积为18万平方米。“为了推动项目早建设、早投产,我们成立了服务企业报批、报建工作专班,主动靠前为企业提供全程免费等服务,有力诠释‘晋江速度’。”晋江经济开发区英林园区办负责人许伟伟介绍,一期项目建成后将吸引15家以上企业入驻,招引服装类中小型企业及其配套产业,形成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服饰类产业集聚优势。
备受关注的新智造产业园,是晋江市探索民营资本参与园区标准化的有力实践。作为晋江标准化园区的明星项目之一,新智造产业园还未建成就已“出圈”,目前90%通用厂房已完成招商入驻。据园区开发负责人潘耿能介绍,项目由岁金智谷与361°等民营企业联合开发运营,将重点聚焦智能制造、智能轻工、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计划到2024年7月建成投产,并持续为入园企业带来固定资产载体、政策保障、服务支撑等红利。
截至目前,晋江园区标准化建设工作进展较快,已建成超160万平方米、投用44个生产生活配套项目。规上企业入园率从29.8%提高到41.9%,有效腾挪发展空间,促进产业集聚。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9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自然资源部和福建省政府联合出台了《泉州市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工作方案》。2023年1月11日,晋江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工作指挥部“一办五组”人员工作动员部署会召开,晋江从全市抽调44名人员,形成“一办五组”,统筹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城镇低效用地开发、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历史遗留问题处理等工作,目前已初步摸排低效用地3.44万亩、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0.856万亩。
日前,自然资源部公布首批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名单,晋江成功上榜。这是晋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积极承接“三块地”改革、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等国家试点任务,着力提高土地利用强度、优化用地结构的硕果。
5月4日,《南方日报》刊发《潮南—晋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与闯》深度调研文章,在南方+客户端同步发布《几分注定几分打拼?广东潮南与福建晋江这样闯与创双城·县策①》全媒体报道,探讨如何以晋江之“创”观照潮南之“闯”,为新征程上高质量发展探路再闯关,引发广东潮南、福建晋江两地人民热议。
“这是一篇非常棒的调研报道,通过对比两地的优势和劣势找出差距,对标发展。”福建读者老方读完报道后表示,一个城市的发展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发现自己的短板,当下的环境太需要这样接地气的报道了。该篇报道实事求是,通过对照分析,努力为自己所在的城市发展寻找锦囊妙计。“作为泉州人,很自豪我们的城市能够得到兄弟城市的认可,同时,通过这样的一篇双城报道,我们的城市也要发现自身的不足,在‘大拼经济、大抓发展’的当下,继续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奋楫笃行。”老方说。
“该篇报道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比较只是方法,为的是看清问题、找到症结,进而取长补短、互促互进,在创优争先、苦干实干同推进现代化建设。’确实,潮南和晋江各有优势,即便现在存在的差距已经不在认识上,而在程度和水平上。”潮南区仙城镇李煜坚表示,实体经济是两地的看家宝。今年以来,潮南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打出组合拳,强化硬支撑、提高软实力,向外界传递出潮南全力以赴优化营商环境、重塑实体经济优势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只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在做强做优企业、推进科技创新、优化营商环境上下更大功夫,潮南就一定能不断缩小差距,迎头赶上。
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王艺明认为,双城深调研团队深入广东各地及福建、浙江、山东等省的相关县(市、区)开展深调研,对照先进找差距,盯住标杆学经验,助力推动各县域在比较中奋进、在奋进中赶超、在赶超中突破。文章还介绍了“晋江经验”,认为潮南可以借鉴“晋江经验”,并深化实体经济发展、推进科技创新和优化营商环境,以缩小与晋江的差距。深调研报道立意积极,秉持着比学赶超、互促互进的理念,而且以实际调研为基础,展示了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的深度调查和报道能力。对于推进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这样的报道有助于让各地了解先进经验,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实践中,促进各地的共同发展。
共青团潮南区委卓训杰是“90后”,对他来说,“晋江经验”在20年前就作为县域经济发展典范为全国所知所学,潮南区也在20年前设区,两个“20年”充满一定的缘分。尽管晋江是优等生,潮南是后进生,但潮南自设区以来,始终葆有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双城深调研报道让他更加深刻认识到潮南之“闯”的特质,让他更有信心带领团区委聚焦党政关注、社会期盼和青年需要,强化责任担当,推动共青团工作阔步前行,为潮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双城深调研报道让我们看到了福建之外、相隔300公里的另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县域的经济发展足迹。如今,晋江走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口,此时推出该调研可谓恰逢其时,在两座城市的对标找差之中,为县域经济未来发展提供了别样的解读与可能。”福建读者黄文珍说。
日前,记者来到晋江市内坑镇品牌工业城看到,恒安集团生活用品智能化生产基地(一期)和贵人鸟内坑园区的一栋栋标准厂房矗立在道路两侧,现代化工业园区气息扑面而来。在恒安集团内坑智能化生产基地项目(二期)现场,机器轰鸣,工人忙碌不停,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作为晋江综合产业园区建设首批试点之一,内坑镇品牌工业城规划用地面积10.15平方公里,已招引29家知名企业入驻,包括恒安国际集团、贵人鸟股份公司2家知名上市龙头企业。园区计划总投资约104.82亿元,策划入园产业项目9个(在建6个、报建1个、预备2个),2023年底前预计可新增建筑面积88.32万平方米。
内坑镇镇长施荣进告诉记者,内坑镇立足“晋江门户品质新城、物流集散中心、新兴产业基地”定位,坚持“项目为王”、筑强园区支撑。经过多年发展,内坑镇品牌工业城的品牌效应逐渐显现,园区重点招引卫生用品、鞋服、装备制造等产业,已落地入驻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特别是随着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工程项目的全速实施,区域内的各项配套不断完善,将有力推动品牌工业城加快高质量发展。
如何高效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晋江市坚持专班专责,持续优服务、强保障、解难题——成立以挂钩市领导为总召集人的项目指挥部,配套“1个项目+1名科级领导+1名联络员”联系服务机制。
以内坑品牌工业城的建设为例,该镇建立健全每周五进度通报、每周六要素会商、定期现场办公、全流程跟踪服务等机制,协调解决恒安二期用地报批、宏淇鞋业地块电线个坟墓征迁等历史遗留问题,保障项目“零阻工、零障碍”推进。
“实施园区标准化以来,我们瞄准园区发展定位,夯实产业支撑,建强基础配套,助推园区能级跃升。”施荣进介绍,该镇下好“拓空间、抓项目、兴科技、强配套”四步棋,高起点高标准完成园区控规修编,并策划9个入园产业项目总投资75.9亿元,全面建成可新增156.12万平方米。
在此过程中,该镇积极对接合作新奥集团泛能网能源项目,推动恒安二期智慧工厂、贵人鸟5G智能园区、易宝携手华为植入云上管理系统、嘉怡EVA超临界一次成型技术等科创技改项目发挥效益。特别是总投资50亿元的恒安二期智慧工厂项目已完成桩基施工,这将是恒安集团在全国标准最高、面积最大的综合性智慧产业基地,年产值预计超百亿元。贵人鸟5G智能园区已部分建成投用,全面投产后将落地20条生产线亿元。
“城市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施荣进说,正在打造的内坑镇品牌工业城同步推进中小企业微工业园、道路交通、教育、医疗及消防配套建设,留人、留企、留产业。其中道路建设方面,全长约35公里、总投资约11亿元,现已建成及在建道路约8.5公里,并完成26.5公里道路立项、论证等手续,建成后将完善园区道路配套并实现与周边市域骨干公路的互联互通。幼儿教育建设等方面,香槟云城幼儿园已投入使用;第二中心幼儿园已完成立项,正进行施工图审查。
值得关注的是,围绕如何解决项目建设资金难题,内坑镇注重借势借力,多措并举拓宽融资渠道。该镇积极探索“政府+国企+企业+村集体”的园区建设模式,全力实施总投资28.93亿元的福建省级重点项目——福建省晋江市内坑镇品牌工业城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工程项目,申请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18亿元。同时,多渠道推动企业增资扩产,引导村级经联社与第三方投资公司联合建设商住综合体、商业步行街,有效撬动社会资本投资,持续带动重点项目建设和镇域高质量发展。
纺织服装业是广东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今年2月,广东发布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文件,提出力争纺织和服装产业营收到2025年底达到7000亿元,建成世界级先进纺织服装产业强省。
作为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地之一,当前,汕头市紧紧围绕“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主题,构建超2000亿元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与此同时,汕头纺织服装产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正不断加强,新旧动能转换为传统产业注入强劲动力。
然而,面对全国各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强势崛起,已有近40年发展历史的汕头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瓶颈逐渐显现,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面临挑战。未来如何破局?记者采访了业内人士,探讨汕头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之路。
纺织服装产业文化研究者、武汉纺织大学特聘教授毛立辉曾经给晋江多个服装企业当过顾问,对晋江地区服装产业的发展创新有很多切身感受。
“在晋江的纺织服装企业里,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设计师、职业经理人、生产管理者,都是从全国各地请来的优秀人才。晋江一些企业老板的文化程度、专业水平并不高,但他们在判断人经营管理能力、设计创新水平等方面却有独到眼光。只要认可了你的理念、认可了你的能力,他就会把企业交给你来做。”他认为,在引进人才方面潮汕企业是有极大提升空间,这一点可以向晋江企业学习。同时,潮汕企业在产品设计研发和对时尚生活方式的创新方面,投入的精力不及品牌概念,他建议企业要在创新品牌、传统经营观念上下功夫,以避免同质化、低水平的竞争。
毛立辉认为,推动汕头纺织服装制造业改造升级,需要政府要在抓产业集群整体发展规划上下功夫,引导产业集群驶入高起点、高速度、高质量发展轨道,避免企业在竞争中同质化、低水平发展。他建议,汕头政府应尽早科学制定出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迅速构建发展千亿服装产业集群切实可行的政策、策略和措施,“特别是要摸清产业存量、企业发展问题,明确重点扶持内容,避开过剩产能发展雷区,让辖区内企业看到发展机遇和方向,使有意落户潮汕的企业了解政策和发展环境。”
毛立辉注意到,近期广东省工信厅印发《广东省纺织服装行业数字化转型指引》,为纺织服装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清晰的路径图。他认为汕头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必须要在智能制造上做文章。他建议政府在推动制造业发展中,以优惠的扶持政策,在当地树立几个服装智能制造的标杆企业,供全行业学习推广。
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工业互联网部副主任周翼直言,汕头纺织服装行业数字化转型总体处于起步阶段,数字化转型龙头示范企业较少,“虽然大部分企业已开展了内部的信息化建设,但系统数据贯通方面广泛存在问题,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未能形成纺织服装行业数字化集群协作网络。”
周翼提到个别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的案例,如广东伽懋智能织造股份有限公司,不仅全面推进个性化定制转型,还积极参与《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能力成熟度模型》GB/T 40814-2021的制定,已取得较好的转型效益。
周翼告诉记者,当前国内纺织服装行业大批量订单、规模化生产模式已然不可持续,多品种、小批量、快翻新成为趋势。例如,希音引领的小单快反模式已为服装快时尚行业立了标杆,其他细分行业仍在摸索数字化转型的道路。“总体而言纺织服装行业集群的数字化转型方向已基本明确,”他进一步说,“那就是通过生产设备升级、信息系统改造,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乐鱼APP官方登录入口leyu。依托链主的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的数据孤岛,形成行业数字化集群协作网络,大力推进个性化定制模式。”
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刘丕群建议支持和引导企业引进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制造软件,推进企业建设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发挥汕头市智能制造产业协会的统筹引领作用,搭建纺织产业智能制造产业研究平台,促进行业资源共享和技术交流。
在全国193个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地中,汕头该如何保持、发挥优势,在全国市场中占领领先地位?对此刘丕群认为,汕头应以“集群发展、提质增效、科技引领、人才推动、绿色低碳”为主线、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推进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品牌化、绿色化发展,才能持续发挥汕头市纺织服装产业的竞争优势。
刘丕群建议,汕头应进一步加强产业园区、印染中心功能建设和产业要素聚集,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中心;建设“纺织服装+跨境电商”新型数字营销体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纺织服装外贸龙头企业,推动纺织服装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积极响应深汕深度协作战略布局,加强龙头企业区域合作交流,促进龙头企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设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促进中小企业产融对接,推动中小企业往“专精特新”纵深发展。
在科技创新方面,他建议推进服装定制交互平台技术、模块化设计、便携式三维测量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应用,开发远程协同设计和3D动态时尚体验技术,实现数据采集、虚拟试衣、样板和工艺自动生成、柔性生产加工的无缝衔接。